您好,欢迎来到江西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交流中心受邀参加中国-尼日利亚区域国别研究双边研讨会
  • 江西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 江西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 2024-11-25
  • 9

2024年11月23日,“2024第二届中国-尼日利亚区域国别研究双边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召开,江西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受邀参会,中心成员余天奇、刘芬芬出席会议。

会议以中尼双边关系问题为核心,主要议题包括区域国别研究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尼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意义、经贸发展研究等,邀请了多位中尼两国的知名专家做主旨发言。

李教授以全球文明倡议与中非文明为题,介绍了中国在去年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各种实践经验中,中非文明互鉴是兼具独特性和示范性的组成部分。60多年来的中非平等互利合作,体现了双方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和对文明平等的认知。全球文明倡议肯定了既往的原则,又突出了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为中非文明互鉴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关键所在。未来中非文明互鉴可以加强在哲学思想和理论建构方面的互学互鉴,同时需要在文化创新合作方面持续开拓。

Obi教授从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历史角度讨论该国的经济发展,谈及了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滞后及其对国家建设的影响,并指出尼日利亚作为一个尴尬的被殖民国家、一个具有殖民心态的独立后领导人、一个带有偏见的联邦制度、一个有缺陷的政治领导选拔过程和衰败的价值体系、一个带有偏见的联邦制度,没有财政联邦主义、一个由种族和宗教偏执加剧的未解决的国家问题、一个缺乏长期经济规划和错误的实施策略的国家,尽管面临上述挑战,尼日利亚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

李教授对非洲区域经济研究进行了回顾及展望,他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非洲经济迎来中高速增长期,国内外非洲经济研究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的非洲经济研究总体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宏观问题研究,中观微观问题研究不足;二是注重热点问题跟踪研究,对基础问题的系统研究不足;三是注重政策导向问题研究,对学科学术导向问题的研究不足。Chimdi教授从文化、教育与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尼日利亚 - 中国发展模式,他表示尼日利亚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由于文化是所有人类经历的基础,包括社会经济、工业和技术战略,这就预设了中国和尼日利亚之间已经建立的共享经历同样存在于两国发展的其他方面。他强调文化、教育和技术作为两国共同兴趣的重要领域,应进一步加强现有、并不太强的“双赢”双边外交政策。

此外,近30位专家学者分别在4个分会场,围绕中尼关系与政策研究、语言教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文交流与国家形象研究、文学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等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中心作为江西省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平台之一,将继续加强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期望未来能共同进行研究项目、组织学术活动,为涉非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为增进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积极贡献。尼日利亚驻华使馆、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与会议。